返回首页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刘鹤

国内市场的货币供应:国内资本流通价值+国内资本储蓄价值

对1929和2009两次危机的多角度思考

基本方法:

  1. 资本主义内生矛盾积累到无法调节的程度后的集中爆发:经济危机
  2. 通过历史比较来理解过去,推测未来的可能变化
  3. 社会科学没有研究的实验室
  4. 基本逻辑是历史周期律;周期性是历史变化和自然界的本质特征
  5. 特定背景下,政府行为和大众心理的特征。关注“是什么”
  6. 两次危机的不同点:
  7. 两次危机的共同点:
  8.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危机的前兆?
  9. 民粹主义政策通常是危机的推手
  10. 一夜致富:极端的投机心理状态
  11. 人们不是找理由使自己保持理性,而是找理由让自己盲目冒险
  12. 危机爆发后面临: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经济问题政治意识形态化
  13. 两次危机中的市场力量从来都是高度政治化的力量
  14. 大危机一旦发生就注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15. 危机只有发展到最困难的阶段才有可能倒逼出解决方案
  16. 危机具有强烈的再分配效应(国内、国际)
  17. 全球进入总需求不足和去杠杆化的漫长过程
  18. 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

经济金融角度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视角

宏观视角

教训:

微观机制视角:


  1. 大萧条在政治上起到了放大民族冲突和意识形态差别的作用。{危机所到之处都掀起不同程度的动乱}
  2. 欧债危机的本质是欧元的危机,是欧盟政治体制的危机
  3. 本次危机不会动摇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根本理念和制度。
  4. 以美国过度消费为驱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
  5. 总需求决定总供给?
  6. 金融创新要实现降低和分散金融风险的目的。
  7. 手段:缩小收入差距,完善社保体系、制止极端思想传播
  8. 危机的中心一定受害最严重吗?29危机之后的美国和德国哪个情况最糟糕?
  9. end

收入分配引爆经济危机?

29~33大危机中的主要时间节点

产能过剩的表现

富人的财产占比

4

5

6

7

8

1929危机的表现

10

11

12



在危机爆发前,是什么促使人们的投资策略由风险收益->保本保值?即危机爆发的原因?

1.不断出现的公司破产,及相关的负面金融,市场消息?[错误的市场信号]

2.金融资产的高风险,在不确定性极具增长的时期,进一步扩大风险?[风险管理不当]

3.市场恶性竞争条件下的,拆东墙补西墙的续命行为,资金链进一步脆弱[企业经营不善]

4.原有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难以为继,新秩序未建立.贸易摩擦加剧[政治影响]

5.全世界资本过剩,所有的市场主体都缺少 现金流 [经营性收入,赵燕菁]

6.贫富分化导致 少数人 主导市场?[社会因素]

7.恶性竞争走向毁灭[生产过剩,马克思]







赵燕菁:
负债本身,就是创造现代货币的工具
历史大分流开始于人类创造了一个把未来收益贴现过来,进行资本投入的制度;进一步得出:因为金融透支未来,所以出现金融危机
欧洲的债务危机,本质上就是通过资本性收入覆盖“现金流缺口”导致的结果
桥是建起来了,不算成功;只有桥的收入能覆盖投入的资本,才叫真正的成功
城市化1.0阶段——投资;城市化2.0阶段——运营。 经营成功的城市,必须是运营阶段挣的钱大于投资阶段花的钱
2015年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51948平方公里,已经可以把将近80%的中国人口都装进去了
传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的初始资本除了源于外部掠夺,内部主要依靠以债券、股票等资本市场为主的融资模式创造。
[资本->人->经营性收益] 土地就好像地方政府发行的货币一样,在不同分工参与者手中充当交易媒介
土地金融: 开发商则像股票市场中的券商,包销政府股票开发成各种楼盘(相当于股票市场中理财产品),购房相当于购买城市政府的股票,通过房价升值分享社会财富增长
土地金融不仅为地方政府,而且为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低息的融资环境。低息同时也意味着高杠杆、高泡沫的资本市场,以往只有资本强国才能做得到的资本创造
产业竞争发展到最后,首先是拼谁有更多资本,谁更能烧钱;其次拼的建设速度,谁能最先抢占市场,收回成本。
一线城市里,深圳的租售比高达59年,上海达到56年,广州也要53年。厦门更是高达83年。
在中国的经济制度下,只有政府重资产,民企才可能轻资产
实际上我们目前的城市建成区已经可以装下接近80%的中国人口。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放缓都出现在城市化率达到70-80%这个水平,这是城市化的一个转折点
最后只有少数超级城市或城市群可以在城市竞争中生存下来;想通过去杠杆避免危机一定是徒劳的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IMF救助危机的条件,就是政府借的钱不能用来救助企业,而是只能用来还债。可当2008年美国自己金融危机发生时,美国政府第一个反应就是直接救企业。为了结束“失去的二十年”,日本央行甚至直接进入股市。实践证明这些做法是有效果的。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