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荀况
本文为摘选。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兮,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修身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
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勃乱提僈;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触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 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此之谓也。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窃货曰盗,匿行曰诈,易言曰诞。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多闻曰博,少闻曰浅。多见曰闲,少见曰陋。难进曰偍,易忘曰漏。少而理曰治,多而乱曰秏。
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照之以祸灾;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夫是之谓治气养心之术也。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 {跛鳖千里}
君子之求利也略,其远害也早,其避辱也惧,其行道理也勇。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安燕而血气不惰,劳倦而容貌不枯,怒不过夺,喜不过予。君子贫穷而志广,隆仁也;富贵而体恭,杀埶也;安燕而血气不衰,柬理也;劳倦而容貌不枯,好交也;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是法胜私也。书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此言君子之能以公义胜私欲也。
不苟
- 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
- 盗跖贪凶,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
- 诗曰:“物其有矣,惟其时矣。” 此之谓也
- 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荡荡乎其有以殊于世也
- 故曰:君子能则人荣学焉,不能则人乐告之;小人能则人贱学焉,不能则人羞告之。 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 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 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夫是之谓至文。诗曰:“温温恭人,惟德之基。”此之谓也
- 君子治治,非治乱也。曷谓邪?曰:礼义之谓治,非礼义之谓乱也。故君子者, 治礼义者也,非治非礼义者也
- 故马鸣而马应之,牛鸣而牛应之,非知也,其埶然也。故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弹其冠,人之情也。
-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惟仁之为守,惟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
- 君子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大;所听视者近,而所闻见者远。是何邪?则操术然也。故千人万人之情,一人之情也。天地始者,今日是也。百王之道,后王是也。 君子审后王之道,而论百王之前,若端拜而议。推礼义之统,分是非之分,总天下之要,治海内之众,若使一人。故操弥约,而事弥大。五寸之矩,尽天下之方也。 故君子不下室堂,而海内之情举积此者,则操术然也
- 公生明,偏生闇,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
- 凡人之患,偏伤之也。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虑其可害也 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 故曰:盗名不如盗货。田仲史不如盗也
荣辱
- 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 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己诚是也,人诚非也,则是己君子,而人小人也
- 争饮食,无廉耻,不知是非,不辟死伤,不畏众强,牟牟然惟利饮食之见,是狗彘之勇也。
- 为事利,争货财,无辞让,果敢而振,猛贪而戾,牟牟然惟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
- 轻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
- 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
-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
- 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
- 小人也者,疾为诞而欲人之信己也,疾为诈而欲人之亲己也,禽兽之行而欲人之善己也
- 仁义德行,常安之术也,然而未必不危也;污僈突盗,常危之术也,然而未必不安也。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 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 为尧禹则常愉佚,为工匠农贾则常烦劳
- 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
- 人之情,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又欲夫余财蓄积之富也;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 故曰: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
- 一之而可再也,有之而可久也,广之而可通也,虑之而可安也
- 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然则从人之欲,则埶不能容,物不能赡也。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
非相
- 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 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且徐偃王之状,目可瞻马。仲尼之状,面如蒙倛。周公之状,身如断菑。皋陶之状,色如削瓜。闳夭之状,面无见肤。傅说之状,身如植鳍。伊尹之状,面无须麋。禹跳汤偏。尧舜参牟子
- 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议论之卑尔。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 舍后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犹舍己之君,而事人之君也。故曰: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欲知上世,则审周道;欲审周道,则审其人所贵君子。故曰: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 五帝之外无传人,非无贤人也,久故也。
- 故君子之于言也,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君子必辩
- 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故君子之于言无厌。鄙夫反是
- 故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夫是之谓兼术。诗曰:“徐方既同,天子之功。”此之谓也。
- 凡说之难,以至高遇至卑,以至治接至乱。未可直至也
- 不先虑,不早谋,发之而当,成文而类,居错迁徙,应变不穷,是圣人之辩者也。
- 先虑之,早谋之,斯须之言而足听,文而致实,博而党正,是士君子之辩者也。
- 听其言则辞辩而无统,用其身则多诈而无功,上不足以顺明王,下不足以和齐百姓,然而口舌之均,应唯则节,足以为奇伟偃却之属,夫是之谓奸人之雄。圣王起,所以先诛也,然后盗贼次之。盗贼得变,此不得变也
非十二子
- 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 足以欺惑愚众
- 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上功用,大俭约,而僈差等,曾不足以容辨异,县君臣;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墨翟宋钘也。
- 尚法而无法,下修而好作,上则取听于上,下则取从于俗,终日言成文典,反 紃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不可以经国定分;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慎到田骈也。
-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而好治怪说,玩琦辞,甚察而不惠,辩而无用,多事而 寡功,不可以为治纲纪;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惠施邓析也
- 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犹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 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只敬之,曰:此真先君子 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 之,以为仲尼子弓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
- 兼服天下之心:高上尊贵,不以骄人;聪明圣知,不以穷人;齐给速通,不争先人;刚毅勇敢,不以伤人;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 古之所谓仕士者,厚敦者也,合群者也,乐富贵者也,乐分施者也,远罪过者 也,务事理者也,羞独富者也。
- 弟陀其冠,衶禫其辞,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
- 正其衣冠,齐其颜色, 嗛然而终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贱儒也。
- 偷儒惮事,无廉耻而耆饮食,必曰君子固不 用力:是子游氏之贱儒也。
- 彼君子则不然:佚而不惰,劳而不僈,宗原应变,曲得其宜,如是然后圣人也。
仲尼
- 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不善用之,则楚六千里而为雠人役
- 福事至则和而理,祸事至则静而理。富则广施,贫则用节。可贵可贱也,可富可贫也,可杀而不可使为奸也:是持宠处位终身不厌之术也
- 孔子曰:“巧而好度,必节;勇而好同,必胜;知而好谦,必贤。
儒效
- 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之为人下如是矣
- 礼义是也.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君子之所道也.
- 通货财,相美恶,辩贵贱,君子不如贾人
- 曰:其唯学乎。彼学者,行之,曰士也
- 故曰:君子隐而显,微而明,辞让而胜。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此之谓也
- 以从俗为善,以货财为宝,以养生为己至道,是民德也
- 孔子曰:“周公其盛乎!身贵而愈恭,家富而愈俭,胜敌而愈戒
- 造父者,天下之善御者也,无舆马则无所见其能。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无弓矢则无所见其巧。
- 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
- 法后王,一制度,隆礼义而杀诗书;其言行已有大法矣,然而明不能齐法教之所不及,闻见之所未至,则知不能类也;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者也。
- 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苟仁义之类也,虽在鸟兽之中,若别白黑;倚物怪变,所未尝闻也,所未尝见也,卒然起一方,则举统类而应之,无所儗作;张法而度之,则晻然若合符节:是大儒者也
-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
- 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不闻不见,则虽当,非仁也。其道百举而百陷也。
- 人有师有法,而知则速通,勇则速畏,云能则速成,察则速尽,辩则速论。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
- 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
- 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知而好问,然后能才;公修而才,可谓小儒矣。志安公,行安修,知通统类:如是则可谓大儒矣。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诸侯、大夫、士也;众人者,工农商贾也
王制
- 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 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
- 传曰:“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
- 物不能澹则必争;争则必乱,乱则穷矣。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 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
- 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 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 舟,水则覆舟。
- 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 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
-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强夺之地。夺之人者臣诸侯,夺之与者友诸侯,夺之地者敌诸侯。臣诸侯者王,友诸侯者霸,敌诸侯者危
- 彼霸者则不然: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案谨募选阅材伎之士,然后渐庆赏 以先之,严刑罚以纠之。存亡继绝,卫弱禁暴,而无兼幷之心,则诸侯亲之矣
- 故虎豹为猛矣,然君子剥而用之。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夫是之谓大神
-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 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 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 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
- 春耕、夏耘、 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 君者,善群也。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
- 刑政平,百姓和,国俗节,则兵 劲城固,敌国案自诎矣
- 彼日积敝,我日积完;彼日积贫,我日积富;彼日积劳,我日积佚
富国
{以道德修养来分利?仁王,西方:哲王}
- 天下害生纵欲。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
-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 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 量地而立国,计利而畜民,度人力而授事, 使民必胜事,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揜,必时臧余,谓之称数。故自天子通于庶人,事无大小多少,由是推之。故曰:“朝无幸位,民无幸生。” 此之谓也
- 君子以德,小人以力;故曰:“天地生之,圣人成之。
- 墨子之言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夫不足非天下之公患也,特墨子之私忧过计也
- 故古人为之不然:使民夏不宛喝,冬不冻寒,急不伤力,缓不后时,事成功立, 上下俱富;而百姓皆爱其上,人归之如流水,亲之欢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愉者, 无它故焉,忠信、调和、均辨之至也
- 故曰:上一则下一矣,上二则下二矣
- 上好功则国贫,上好利则国贫,士大夫众则国贫,工商众则国贫,无制数度量则国贫。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 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十年之后,年谷复熟,而陈积有余。是无它故 焉
- 凡攻人者,非以为名,则案以为利也;不然则忿之也
- 人皆乱,我独治;人皆危,我独安;人皆丧失之,我按起而治之
- 事之弥烦,其侵人愈甚
王霸
- 国者,天下之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埶{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
- 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 絜国以呼功利,不务张其义,齐其信,唯利之求,内则不惮诈其民,而求小利 焉;外则不惮诈其与,而求大利焉,内不修正其所以有,然常欲人之有。如是,则 臣下百姓莫不以诈心待其上矣。上诈其下,下诈其上,则是上下析也
- 善择者制人,不善择者人制之
- 诗云:“如霜雪之将将,如日月之光明,为之则存,不为则亡。
- 传曰: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建国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摠方而议,则天子共己而已矣。出若入若,天下莫不平均,莫不治辨,是百王之所同也,而礼法之大分也。
- 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建国诸侯之君分土而守
- 既能治近,又务治远;既能治明,又务见幽;既能当一,又务正百,是过者也, 过犹不及也
- 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
-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 汤武者, 修其道,行其义,兴天下同利,除天下同害,天下归之
- 孔子曰:“审吾所以适人,适人之所以来我也
- 士大夫务节死制,然而兵劲。百吏畏法循绳,然后国常不乱。商贾敦悫无诈,则商旅安,货通财,而国求给矣。百工忠信而不楛,则器用巧便而财不匮矣。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是之谓政令行,风俗美,以守则固,以征则强,居则有名,动则有功。此儒之所谓曲辨也。
君道
- 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
- 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
- 故明主急得其人,而闇主急得其埶。急得其人,则身佚而国治,功大而名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
- 不急得其人,而急得其埶,则身劳而国乱,功废而名辱,社稷必危。
- 故君人者,劳于索之,而休于使之。书曰:“惟文王敬忌,一人以择。”此之谓也
- 故械数者,治之流也,非治之原也;君子者,治之原也。官人守数,君子养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 请问为人君?曰:以礼分施,均遍而不偏。
- 请问为人臣?曰:以礼侍君,忠顺而不懈。
- 请问为人父?曰:宽惠而有礼。
- 请问为人子?曰:敬爱而致文。
- 请问为人兄?曰:慈爱而见友。
- 请问为人弟?曰:敬诎而不苟。
- 请问为人夫?曰:致功而不流,致临而有辨。
- 请问为人妻?曰:夫有礼则柔从听侍,夫无礼则恐惧而自竦也。
- 此道也,偏立而乱,俱立而治,其足以稽矣
- 其于天地万物也,不务说其所以然,而致善用其材 {做得到?}
- 故曰: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
- 省工贾,众农夫,禁盗贼,除奸邪:是所以生养之也
- 故由天子至于庶人也,莫不骋其能,得其志,安乐其事,是所同也;衣暖而食充,居安而游乐,事时制明而用足,是又所同也。
- 故曰:治则衍及百姓,乱则不足及王公
- 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纂论公察则民不疑,赏克罚偷则民不怠,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
- 故知而不仁,不可;仁而不知,不可;既知且仁,是人主之宝也,王霸之佐也。
- 语曰:好女之色,恶者之孽也;公正之士,众人之痤也;修道之人,污邪之贼也
- 故明主有私人以金石珠玉,无私人以官职事业
- 故人主无便嬖左右足信者,谓之闇;
- 无卿相辅佐足任使者,谓之独;
- 所使于四邻诸侯者非其人,谓之孤;
- 孤独而晻,谓之危
- 愿悫拘录,计数纤啬,而无敢遗丧,是官人使吏之材也
- 修饬端正,尊法敬分,而无倾侧之心,守职修业,不敢损益,可传世也,而不可使侵夺,是士大夫官师之材也
- 知隆礼义之为尊君也,
- 知好士之为美名也,{纵横家}
- 知爱民之为安国也,{孟子}
- 知有常法之为一俗也,{法家}
- 知尚贤使能之为长功也,{墨家}
- 知务本禁末之为多材也,{儒家}
- 知无与下争小利之为便于事也,
- 知明制度,权物称用之为不泥也,是卿相辅佐之材也,未及君道也。
- 能论官此三材者而无失其次,是谓人主之道也
臣道
- 故用圣臣者王,用功臣者强,用篡臣者危,用态臣者亡。态臣用则必死,篡臣用则必危,功臣用则必荣,圣臣用则必尊。{尽人事,知天命?}
- 传曰:“从道不从君
- 故因其惧也而改其过,因其忧也而辨其故,因其喜也而入其道,因其怒也而除其怨,曲得所谓焉。书曰:“从命而不拂,微谏而不倦,为上则明,为下则逊。”此之谓也
- 仁者必敬人
- 故仁者必敬人。敬人有道,贤者则贵而敬之,不肖者则畏而敬之;贤者则亲而敬之,不肖者则疏而敬之。其敬一也,其情二也。
- 恭敬、礼也;调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故君子安礼乐利,谨慎而无斗怒,是以百举而不过也
致士
- 衡听、显幽、重明、退奸、进良之术:
- 朋党比周之誉,君子不听;
- 残贼加累之谮,君子不用;
- 隐忌雍蔽之人,君子不近;
- 货财禽犊之请,君子不许。
- 闻听而明誉之,定其当而当
- 无土则人不安居,无人则土不守,无道法则人不 至,无君子则道不举
- 传曰:“治生乎君子,乱生于小人
- 得众动天。美意延年。诚信如神,夸诞逐魂
- 临事接民,而以义变应,宽裕而多容,恭敬以先之,政之始也。然后中和察断 以辅之,政之隆也。然后进退诛赏之,政之终也
- 赏不欲僭,刑不欲滥。赏僭则利及小人,刑滥则害及君子。若不幸而过,宁僭勿滥。与其害善,不若利淫。
- 诗曰:“无言不雠,无德不报。
议兵
- 兵之所贵者埶利也,所行者变诈也。善用兵者,感忽悠闇,莫知其所从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岂必待附民哉
- 孙卿子曰: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
- 不杀老弱,不猎禾稼,服者不禽,格者不舍,奔命者不获。凡诛,非诛其百姓也,诛其乱百姓者也
- 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然则又何以兵为?凡所为有兵者,为争夺也
- 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
- 凡兼人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
-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强国
- 是为是,非为非,能为能, 不能为不能,并己之私欲,必以道
- 女主乱之宫,诈臣乱之朝,贪吏乱之官,众庶百姓皆以争夺贪利为俗,曷若是而可以持国乎?
- 故人莫贵乎生,莫乐乎安
- 力术止,义术行
- 凡人好敖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
- 应侯问孙卿子曰:入秦何见?
孙卿子曰:其固塞险,形埶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 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 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 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 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 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是所见也。故曰: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
- 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
- 夫义者,内节于人,而外节于万物者也;
- 然则凡为天下之要,义为本, 而信次之。
天论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 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 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
- 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功。唯圣人为不求知天
- 故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诗曰:“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此之谓也
-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 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
- 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
- 传曰:“万物之怪 书不说
- 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 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
-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
-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
- 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 故道之所善,中则可从,畸则不可为,匿则大惑
- 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物一偏。愚者为一物一偏,而自以为知道,无知也。慎子有见于后,无见于先。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宋子有见于少,无见于多。有后而无先,则群众无门。有诎而无信,则贵贱不分。有齐而无畸,则政令不施,有少而无多,则群众不化。书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此之谓也
正论
- 故下安则贵上,下危则贱上。故上易知,则下亲上矣;上难知,则下畏上矣。下亲上则上安,下畏上则上危。故主道莫恶乎难知,莫危乎使下畏己。传曰:“恶之者众则危。”书曰:“克明明德。”诗曰:“明明在下。”故先王明之,岂特玄之耳哉!
- 世俗之为说者曰:“桀纣有天下,汤武篡而夺之。”
- 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谓亡
- 至重也,非至强莫之能任;至大也,非至辨莫之能分;至众也,非至明莫之能和
- 故可以有夺人国,不可以有夺人天下;可以有窃国,不可以有窃天下也
- 国、小具也,可以小人有也,可以小道得也,可以小力持也;天下者、大具也,不可以小人有也,不可以小道得也,不可以小力持也
- 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 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是百王之所同也,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
- 语曰:“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智,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
天子者埶至重而形至佚,心至愉而志无所诎,而形不为劳,尊无上矣。衣被则服五采,杂间色,重文绣,加饰之以珠玉;食饮则重大牢而备珍怪,期臭味,曼而馈,伐皋而食,雍而彻乎五祀,执荐者百余人,侍西房;居则设张容,负依而坐,诸侯趋走乎堂下;出户而巫觋有事,出门而宗祝有事,乘大路趋越席以养安,侧载睪芷以养鼻,前有错衡以养目,和鸾之声,步中武象,趋中韶护以养耳,三公奉軶、持纳,诸侯持轮、挟舆、先马,大侯编后,大夫次之,小侯元士次之,庶士介而夹道,庶人隐窜,莫敢视望。居如大神,动如天帝。持老养衰,犹有善于是者与?不老者、休也,休犹有安乐恬愉如是者乎?故曰:诸侯有老,天子无老
- 世俗之为说者曰:“太古薄背,棺厚三寸,衣衾三领,葬田不妨田,故不掘也;乱今厚葬饰棺,故抇也
- 而农贾皆能以货财让。风俗之美,男女自不取于涂,而百姓羞拾遗。故孔子曰:“天下有道,盗其先变乎!
- 安禽兽行,虎狼贪,故脯巨人而炙婴儿矣
- 传曰:“危人而自安,害人而自利
- 凡人之斗也,必以其恶之为说,非以其辱之为故也
- 荣辱之分也。圣王以为法,士大夫以为道,官人以为守,百姓以成俗,万世不能易也。
- 子宋子曰:“人之情,欲寡,而皆以己之情,为欲多,是过也。
礼论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 故礼者养也
- 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别。曷谓别?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 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阶级固化?]
- 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
- 故至备,情文俱尽;其次,情文代胜;其下复情以归大一也
- 清庙之歌,一唱而三叹也
- 君子审于礼,则不可欺以诈伪。故绳者,直之至;衡者,平之至;规矩者,方圆之至;礼者,人道之极也
- 礼之中焉能思索,谓之能虑;礼之中焉能勿易,谓之能固
- 礼者,以财物为用,以贵贱为文,以多少为异,以隆杀为要。
- 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
- 故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然后皆有衣衾多少厚薄之数,皆有翣菨文章之等,以敬饰之,使生死终始若一
- 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 故曰: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
- 凡礼,事生,饰欢也;送死,饰哀也;祭祀,饰敬也;师旅,饰威也
- 三年之丧 ,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群,别亲疏贵贱之节,而不可益损也。故曰:无适不易之术也。创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三年之丧,称情而立文,所以为至痛极也
- 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 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
- 官人以为守,百姓以成俗;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
-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状乎无形,影然而成文。
乐论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諰,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而墨子非之奈何!
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
乐者,圣王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故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此三者,君子慎之。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
故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
声乐之象:鼓大丽,钟统实,磬廉制,竽笙箫和,筦钥发猛,埙篪翁博,瑟易良,琴妇好,歌清尽,舞意天道兼。鼓其乐之君邪。故鼓似天,钟似地,磬似水,竽笙箫和筦钥,似星辰日月,鼗柷、拊鞷、椌楬似万物。曷以知舞之意?曰:目不自见,耳不自闻也,然而治俯仰、诎信、进退、迟速,莫不廉制,尽筋骨之力,以要钟鼓俯会之节,而靡有悖逆者,众积意謘謘乎!
故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乱世之征:其服组,其容妇。其俗淫,其志利,其行杂,其声乐险,其文章匿而采,其养生无度,其送死瘠墨,贱礼义而贵勇力,贫则为盗,富则为贼;治世反是也
解蔽
-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治则复经,两疑则惑矣。
- 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
-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 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
- 成汤监于夏桀,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用伊尹,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夏王而受九有也。
- 文王监于殷纣,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用吕望,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
- 传曰:“知贤之为明,辅贤之谓能,勉之强之,其福必长。”此之谓也。此不蔽之福也。
- 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
- 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
- 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
- 申子蔽于埶而不知知
- 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
- 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 何谓衡?曰:道。故心不可以不知道;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可非道。
- 心知道,然后可道;可道然后守道以禁非道。以其可道之心取人,则合于道人,而不合于不道之人矣。以其可道之心与道人论非道,治之要也。何患不知?故治之要在于知道
-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 虚壹而静
- 未得道而求道者,谓之虚壹而静;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
- 是之则受,非之则辞。故曰:心容
- 故道经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
- 好义者众矣,而舜独传者,壹也
- 自古及今,未尝有两而能精者也。曾子曰:“是其庭可以搏鼠,恶能与我歌矣!
- 仁者之思也恭,圣者之思也乐。此治心之道也
- 凡观物有疑,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
- 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以可以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止之,则没世穷年不能无也。
- 圣王。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
- 传曰:“天下有二:非察是,是察非
- 传曰:“析辞而为察,言物而为辨,君子贱之。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
为之无益于成也,求之无益于得也,忧戚之无益于几也,则广焉能弃之矣,不以自妨也,不少顷干之胸中。不慕往,不闵来,无邑怜之心,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辨,治乱可否,昭然明矣
诗云:“明明在下,赫赫在上。”此言上明而下化也
正名
- 后王之成名:刑名从商,爵名从周,文名从礼,散名之加于万物者,则从诸夏之成俗曲期,远方异俗之乡,则因之而为通
- 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
- 情然而心为之择谓之虑。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
- 正利而为谓之事。正义而为谓之行
- 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所以能之在人者谓之能
- 故析辞擅作名,以乱正名,使民疑惑,人多辨讼,则谓之大奸
异形离心交喻,异物名实玄纽,贵贱不明,同异不别;如是,则志必有不喻之患,而事必有困废之祸。故知者为之分别制名以指实,上以明贵贱,下以辨同异。贵贱明,同异别,如是则志无不喻之患,事无困废之祸,此所为有名也
- 然则何缘而以同异?曰:缘天官。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故比方之疑似而通,是所以共其约名以相期也
- 形体、色理以目异;
- 声音清浊、调竽、奇声以耳异;
- 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
- 香、臭、芬、郁、腥、臊、漏庮、奇臭以鼻异;
- 疾、痒、凔、热、滑、铍、轻、重以形体异;
- 说、故、喜、怒、哀、乐、爱、恶、欲以心异。
- 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单与兼无所相避则共
- 故万物虽众,有时而欲无举之,故谓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
-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
- 状变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
- 名闻而实喻,名之用也
- 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辨。不动乎众人之非誉,不治观者之耳目,不赂贵者之权埶,不利传辟者之辞。故能处道而不贰,咄而不夺,利而不流,贵公正而贱鄙争,是士君子之辨说也
- 故知者之言也,虑之易知也,行之易安也,持之易立也,成则必得其所好,而不遇其所恶焉。而愚者反是
- 道者、进则近尽,退则节求,天下莫之若也
- 虽为天子,欲不可尽。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 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以所欲为可得而求之,情之所必不免也。以为可而道之,知所必出也
- 故知者论道而已矣
- 道者,古今之正权也;离道而内自择,则不知祸福之所托
- 外危而不内恐者,无之有也。
- 故欲养其欲而纵其情,欲养其性而危其形,欲养其乐而攻其心,欲养其名而乱其行,如此者,虽封侯称君,其与夫盗无以异;乘轩戴絻,其与无足无以异。夫是之谓以己为物役矣
- 心平愉,则色不及佣而可以养目,声不及佣而可以养耳,蔬食菜羹而可以养口,麤布之衣,麤紃之履,而可以养体
- 无稽{审核}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
性恶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
- 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 理,而归于治
- 今人之性恶,必将 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
- 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
- 凡性者,天之就 也,不可学,不可事
- 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
- 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 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
- 夫薄愿厚,恶愿美,狭愿广,贫愿富,贱愿贵, 苟无之中者,必求于外
- 故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
- 今使涂之人伏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孰察,加日县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故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矣。
- 然则可以为,未必能也;虽不能,无害可以为
- 可以而不可使也。故小人可以为君子,而不肯为君子;君子可以为小人, 而不肯为小人
尧问于舜曰:“人情何如?”舜对曰:“人情甚不美,又何问焉!妻子具而孝衰于亲,嗜欲得而信衰于友,爵禄盈而忠衰于君。人之情乎!
先王有道,敢行其意; 上不循于乱世之君,下不俗于乱世之民;仁之所在无贫穷,仁之所亡无富贵;天下 知之,则欲与天下同苦乐之;天下不知之,则傀然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是上勇也
桓公之葱,太公之阙,文 王之录,庄君之曶,阖闾之干将、莫邪、钜阙、辟闾,此皆古之良剑也;然而不加砥厉则不能利,不得人力则不能断
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传曰:“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
君子
- 天子也者,埶至重,形至佚,心至愈,志无所诎,形无所劳,尊无上矣。 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此之谓也。
- 书云:“凡人自得罪
- 刑当罪则威,不当罪则侮;爵当贤则贵,不当贤则贱
- 古者刑不过罪,爵不踰德。故杀其父而臣其子,杀其兄而臣其弟
- 论法圣王,则知所贵矣;以义制事,则知所利矣。论知所贵,则知所养矣;事知所 利,则动知所出矣
- 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 古今一也
- 故尚贤,使能,等贵贱,分亲疏,序长幼,此先王之道也
- 故尚贤使能, 则主尊下安;
- 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
- 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
- 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
- {帝王之术,本文的视角}
成相
感觉象歌词
- 凡成相,辨法方,至治之极复后王
- 成相竭,辞不蹙,君子道之顺以达。宗其贤良,辨其殃孽
- 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不觉悟,不知苦
- 不知戒,后必有
- 观往事,以自戒,治乱是非亦可识。托于成相以喻意
赋
猜谜语呢?
皓天不复,忧无疆也。千岁必反,古之常也。弟子勉学,天不忘也
以盲为明,以聋为聪,以危为安,以吉为凶。呜呼!上天!曷维其同!
大略
- 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
- 聘人以圭,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
- 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视,道之以道而勿强
- 礼以顺人心为本,故亡于礼经而顺于人心者,皆礼也
- 贵贵、尊尊、贤贤、老老、长长、义之伦也
- 故曰:仁义礼乐,其致一也。君子处仁以义,然后仁也;行义以礼,然后义也;制礼反本成末,然后礼也。三者皆通,然后道也。
- 能除患则为福,不能除患则为贼
- 中卿进曰:“配天而有下土者,先事虑事,先患虑患
- 祸与福邻,莫知其门
- 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至地曰稽颡
- 下臣事君以货,中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
-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 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
- 诗曰:“饮之食之,教之诲之。
- 天下国有俊士,世有贤人
- 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以其本知其末,以其左知其右,凡百事异理而相守也。庆赏刑罚,通类而后应;政教习俗,相顺而后行。
- 志卑者轻物,轻物者不求助;苟不求助,何能举?
- “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
- 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
- 故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士不通货财。有国之君不息牛羊,错质之臣不息鸡豚,冢卿不修币,大夫不为场园,从士以上皆羞利而不与民争业,乐分施而耻积藏;然故民不困财,贫窭者有所窜其手。
- 多积财而羞无有,重民任而诛不能,此邪行之所以起,刑罚之所以多也。
- 民语曰:“欲富乎?忍耻矣!倾绝矣!绝故旧矣!与义分背矣!”上好富,则人民之行如此,安得不乱!
-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 主道知人,臣道知事
-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 君子隘穷而不失,劳倦而不苟,临患难而不忘细席之言。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无日不在是
- 小人不诚于内而求之于外
- 善为诗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善为礼者不相,其心同也。
-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
- 学问不厌,好士不倦,是天府也
- 君子壹教,弟子壹学,亟成
-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
- 国风之好色也,传曰:“盈其欲而不愆其止。其诚可比于金石,其声可内于宗庙
子贡问于孔子曰:“赐倦于学矣,愿息事君。”孔子曰:“诗云:‘温恭朝夕,执事有恪。’事君难,事君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事亲。”孔子曰:“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事亲难,事亲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于妻子。”孔子曰:“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妻子难,妻子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于朋友。”孔子曰:“诗云:‘朋友攸摄,摄以威仪。’朋友难,朋友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耕。”孔子曰:“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耕难,耕焉可息哉!”“然则赐无息者乎?”孔子曰:“望其圹,皋如也,颠如也,鬲如也,此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休焉。
-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 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何以相有也?
- 故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
- 知者明于事,达于数,不可以不诚事也。故曰:“君子难说,说之不以道,不说也。
- 是非疑,则度之以远事,验之以近物,参之以平心,流言止焉,恶言死焉
- 语曰:“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
- 无用吾之所短,遇人之所长
- 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
- 天下之人,唯各特意哉,然而有所共予也
{曾子是荀子老师?}
宥坐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 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饰邪营众,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也
- 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忧也。
- 不教而责成功,虐也
- 三军大败,不可斩也
- 言先教也
- 乱其教,繁其刑,其民迷惑而堕焉,则从而制之,是以刑弥繁,而邪不胜
-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
- 孔子曰:“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
- 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
- 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
- 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
- 主量必平,似法。
- 盈不求概,似正。
- 淖约微达,似察。
- 以出以入以就鲜絜,似善化。
- 其万折也必东,似志。
- 孔子曰:“吾有耻也,吾有鄙也,吾有殆也:幼不能强学,老无以教之,吾耻之,去其故乡,事君而达,卒遇故人曾无旧言,吾鄙之;与小人处者,吾殆之也。
- 孔子南适楚,厄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弟子皆有饥色
- 女以知者为必用邪?王子比干不见剖心乎!
- 女以忠者为必用邪?关龙逢不见刑乎!
- 女以谏者为必用邪?吴子胥不磔姑苏东门外乎!
- 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材也;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多矣!由是观之,不遇世者众矣,何独丘也哉!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知祸福终始而心不惑也。
- 故君子博学深谋,修身端行,以俟其时。
- 昔晋公子重耳霸心生于曹,越王句践霸心生于会稽,齐桓公小白霸心生于莒。故居不隐者思不远,身不佚者志不广;女庸安知吾不得之桑落之下?
子道
-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人之大行也
- 传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 父
- 若夫志以礼安,言以类使{说话符合自己的身份 },则儒道毕矣
- 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为不义。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 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
子路问于孔子曰:“鲁大夫练而床,礼邪?”孔子曰:“吾不知也。”子路出, 谓子贡曰:“吾以为夫子无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子贡曰:“汝何问哉?” 子路曰:“由问:‘鲁大夫练而床,礼邪?’夫子曰:‘吾不知也。’”子贡曰: “吾将为女问之。”子贡问曰:“练而床,礼邪?”孔子曰;“非礼也。”子贡出, 谓子路曰:“女谓夫子为有所不知乎!夫子徒无所不知。女问非也。礼:居是邑不非其大夫。
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 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 言要则知,行至则仁;既仁且知,夫恶有不足矣哉!”
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 仁者使人爱己。”子曰:“可谓士矣。”
子贡入,子曰:“赐!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贡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人。”子曰:“可谓士君子矣。”
颜渊入, 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爱。”子曰: “可谓明君子矣。”
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生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 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法行
- 礼者,众人法而不知,圣人法而知之
- 故君子能无以利害义,则耻辱亦无由至矣。
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贵玉而贱珉者,何也?为夫玉之少而珉 之多邪?”孔子曰:“恶!赐!是何言也!夫君子岂多而贱之,少而贵之哉!夫玉 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 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 也。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之 谓也。”
-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失之己而反诸人,岂不亦迂哉!”____曾子
- 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 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也。
哀公
口不道善言,心不知邑邑; 不知选贤人善士托其身焉以为己忧;动行不知所务,止立不知所定;日选择于物, 不知所贵;从物如流,不知所归;五凿为正,心从而坏:如此则可谓庸人矣。
虽不能尽道术,必有率也;虽不能遍美善,必有处也。是故知不务多,务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务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务审其所由。故知既已知之矣,言既已谓之矣,行既已由之矣, 则若性命肌肤之不可易也。故富贵不足以益也,卑贱不足以损也:如此则可谓士矣。
言忠信而心不德,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明通而辞不争,故犹然如将可及者,君子也
行中规绳而 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富有天下而无怨财,布施天下而不病贫:如此则可谓贤人矣
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辨乎万物之情性者也。大道者,所以变化遂成万物也;情性者,所以理然不取舍也。是故其事大辨乎天地,明察乎日月,总要万物于风雨,缪缪肫肫,其事不可循,若天之嗣,其事不可识,百姓浅然不识其邻: 若此则可谓大圣矣
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 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
故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士信悫而后求知能焉。士不信尒而有多知能,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尒也。语曰:‘桓公用其贼,文公用其盗。故明主任计不信怒,闇主信怒不任计。计胜怒则强,怒胜计则亡。”
昔舜巧于使民,而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穷其马;是以舜无失民,造父无失马
鸟穷则啄, 兽穷则攫,人穷则诈。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尧问
- 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喜色
- 吴起对曰:“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有忧色。
- 君子好以道德,故其民归道
-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知如士,不与士争知
- 孙叔敖曰: “吾三相楚而心愈卑,每益禄而施愈博,位滋尊而礼愈恭,是以不得罪于楚之士民 也
- 昔虞不用宫之奇而晋幷之,莱不用子马而齐幷之,纣刳王子比干而武王得之。 不亲贤用知,故身死国亡也
- 孙卿迫于乱世,遒于严刑,上无贤主, 下遇暴秦,礼义不行,教化不成,仁者绌约,天下冥冥,行全刺之,诸侯大倾。当是时也,知者不得虑,能者不得治,贤者不得使。故君上蔽而无睹,贤人距而不受。
- 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此之谓也。是其所以名声不白,徒与不众,光辉不博也
- 天地不知, 善桀纣,杀贤良,比干剖心,孔子拘匡,接舆避世,箕子佯狂,田常为乱,阖闾擅强。为恶得福,善者有殃。今为说者,又不察其实,乃信其名。时世不同,誉何由生?不得为政,功安能成?志修德厚,孰谓不贤乎!